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入选国家“2011计划”
首批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首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教育部直属高校里第一个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奉科技以立校,育强国之栋梁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
学校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弧形连铸机、工业机器人诞生在北科大,中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和洲际导弹的壳体材料由科大人研制设计,北科大还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十万次每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破解了高原铁路建设缺氧的世界难题,新型空间开展系统伴随“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飞向深空,多项关键性技术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辽宁舰、南水北调工程、天宫一号、北斗、高铁和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和“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万余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47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中国一重、中国宝武、中国矿产资源、北汽、河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学校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钢铁摇篮”。
科研实力雄厚
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共建),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7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今,共申请专利11889项,授权专利8808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82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养体系完善
学校有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14个本科生培养单位。材料、冶金、矿业、科学技术史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矿物与采矿工程、化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环境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数学、生物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QS世界前500,冶金工程(世界第一)、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通信工程、化学工程等10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排行榜前100,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社会科学总论8个学科ESI评价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计算机、化学进入全球前3‰。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德语等10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14个专业通过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学科体系完整
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6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2019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行列。
师资力量强劲
学校拥有一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5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66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8人,其中专任教师2171人,在站博士后418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6人、青年拔尖人才2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9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103人。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220多个省区市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3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持续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科创氛围浓厚
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大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MEI机器人团队、智能车队先后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蝉联首都高校最高集体荣誉“挑战杯”并捧得全国“优胜杯”。
北京科技大学,一个把时间凝结成梦的地方。